日期:2022/9/14 Click:1010
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建材行業多項科技成果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建材行業多項科技成果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據介紹,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64個項目、10名科技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其中,顧誦芬院士、王大中院士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納米限域催化”等2項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面心立方材料彈塑性力學行為及原子層次機理研究”等44項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超高清視頻多態基元編解碼關鍵技術”等3項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良種牛羊卵子高效利用快繁關鍵技術”等58項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嫦娥四號工程”等2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等18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厘米級型譜化移動測量裝備關鍵技術及規模化工程應用”等137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蘇·歐瑞莉教授等8名外國專家和國際熱帶農業中心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據悉,中材科技南京玻纖院參研的優秀科技成果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由武漢理工大學牽頭完成的“深水大斷面盾構隧道結構/功能材料制備與工程應用成套技術”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由浙江大學、威海中玻新材料技術研發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浮法在線氧化物系列功能薄膜高效制備成套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其中,由清華大學和中材科技南京玻纖院等單位共同完成的“工業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深度治理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在煙氣常規、非常規多污染物協同控制理論、核心功能材料、深度治理技術及裝備、標準化評價體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創新突破,實現了工業爐窯/鍋爐煙氣多污染物協同深度治理,形成“基礎理論-技術方法-產業引領-決策支撐”的完整創新鏈,在核心材料、關鍵裝備、先進工藝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引領了工業煙氣深度治理技術與產業進步。
由東華大學與中材科技南京玻纖院等單位共同完成的“高曲率液面靜電紡非織造材料宏量制備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項目形成了高品質靜電紡微納米纖維宏量制備體系,實現了寬幅精準結構微納米非織造材料的模塊化、連續化與批量化生產技術的跨越。
中材科技南京玻纖院表示,該項目中,他們研發的復合過濾材料,解決了在水泥、鋼鐵、玻璃等行業控制煙氣顆粒物排放的難題,實現了超低排放限值;攻克了高效過濾材料的關鍵核心技術,研制的新材料產品在國家重大工程、藍天保衛戰、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國家隊“穩定器”“壓艙石”的責任擔當。
“深水大斷面盾構隧道結構/功能材料制備與工程應用成套技術”項目以大型穿江越海隧道工程建筑材料的重大需求為背景,聯合材料研究、建筑結構、工程設計與施工應用等單位共同研發形成了支撐保障隧道工程結構安全、施工安全、運營安全的關鍵材料及其制備與施工技術,并應用于武漢長江隧道等數十座深水大管徑隧道工程,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推進了我國隧道工程技術和建筑材料的科技進步,為保障我國重大基礎設施高效施工與穩定運維提供了關鍵基礎原材料以及成套技術裝備。
“浮法在線氧化物系列功能薄膜高效制備成套技術及應用”項目發明了薄流層爆發形核快速沉積方法,實現微納結構氧化物功能薄膜的高效制備;發明了浮法在線原位摻雜和異質多層復合調控技術,開發出高透低輻射、遮陽低輻射等系列節能玻璃新產品;發明了晶面擇優取向、霧度調控和夾層復合技術,開發出高穩定氟摻雜氧化錫(FTO)透明導電玻璃新產品;發明了浮法玻璃在線鍍膜裝置和鍍膜環境成套調節裝置,形成成套技術和裝備。
據該項目完成單位介紹,該項目研究成果突破了國外玻璃企業的專利壁壘和產品壟斷,極大促進了我國建筑節能政策的實施,以及我國玻璃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提升。 目前,該項目成果已經在中玻控股威海、東臺、陜西等基地獲得應用,相繼研發出在線Low-E鍍膜玻璃、在線Sun-E?節能鍍膜玻璃(水晶灰VP70系列/VP60系列)、在線Sun-E?節能鍍膜玻璃(水晶藍)、在線Sun-R節能鍍膜玻璃等特色產品,累計生產功能鍍膜玻璃超過2億平方米,在國內同類在線鍍膜玻璃產品市場占有率超60%。
據了解,國家科學技術獎由國務院設立,是我國最高級別的科技獎項,包括五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旨在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