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1年,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超過3000億元。湖南省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為城市現代化建設注入新動能。堅持科學、精準、系統治污,提升污水收集處理效能,推進生活垃圾轉型升級,強化城市黑臭水體、垃圾填埋場整治,城市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城市環境容量不斷提升。
多向發力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夯實民生之基提升城市“溫度”。湖南省堅持將民生保障作為城市建設的中心工作,抓好老舊小區改造、供水供氣、垃圾分類、園林綠化等民生工程建設,夯實民生基礎,城市居民生活品質持續提升。壓實重點領域安全監管責任,守住城市運行安全底線。圍繞城鎮燃氣、防汛排澇、市政道路橋梁、城市供水、城市公園五大領域,推進自然災害風險普查(市政設施部分)和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兩項普查”工作,確保基礎設施安全穩定運行。
張家界市永定區:提升城鄉建設品質 繪就美好生活圖景
天門山下,澧水河畔,近年來,張家界市永定區聚焦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老舊小區改造、鄉鎮污水處理、傳統村落保護等民生工程,不斷改善環境質量,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持續提高。
住房保障體系建設 破解民生難題
永定區從建立健全公租房保障體系、建立適應實際的保障性租賃住房保障體系入手,推進“租、購、補”住房保障協調全面發展新模式,加快構建“保障方式多樣化、保障主體多元化、保障對象全覆蓋”的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新格局。大力發展公租房補貼發放,通過新建、改建、收購等方式,有效增加房源供應;提高公租房保障覆蓋率,解決符合保障條件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截至今年年底,預計完成租賃補貼發放10800戶。
為有效破解老舊小區既有多層住宅設施設備落后與老年居民數量增長之間的矛盾,2021年以來,永定區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
永定區制定《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指南》,按照“最多跑一次”原則,實現加梯“一站式辦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變規劃許可、施工許可審批為聯合審查,變被動受理為主動服務,一件申請限定5個工作日內辦結。大力宣傳加裝電梯惠民政策,將加梯與老舊小區改造同步進行。為破解加梯資金籌集難問題,永定區對每臺電梯補助資金15萬元,同時,允許提取住房公積金和物業服務專項維修資金用于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截至目前,累計受理申請172臺,已建成133臺,惠及居民1600戶、5600余人。
污水處理全面覆蓋 打造宜居環境
在永定區尹家溪鎮污水處理站,污水處理設備全部自動化運行,提供生活污水的凈化處理服務。污水處理后,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規定的限值。
截至目前,永定區鄉鎮污水處理項目總投資2.3億元,已建成16座污水處理廠(站),實現鄉鎮全覆蓋,污水處理總規模近5350噸/天,配套管網建設總長近82.25公里,提升了農村生態環境品質,描繪出“水清岸綠、人水相親”的和諧圖景。
因污水處理廠項目涉及鄉鎮眾多,永定區在前期采用“打捆”立項模式,壓縮了立項周期。對于建設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統一整理、統一上報、統一解決,為項目順利完成爭取寶貴時間。永定區污水處理項目采用EPC(工程總承包)模式建設,將設計、施工、設備采購、試運行等服務打捆發包給承包單位,承包單位對項目建設全程負責,緩解了項目前期的資金壓力。
傳統村落統籌保護 展現傳統風情
永定區地處武陵山腹地,是多個少數民族的世代聚居之處,民族風情濃郁。傳統村落類型豐富,至今保留著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目前,共有國家級傳統村落26個。
永定區堅持規劃先行,統籌引領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出臺《傳統村落保護整體實施方案》,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利用各級財政資金78.6億元,開展傳統村落建筑保護、防災減災設施建設、歷史環境要素修復等。積極培訓本地工匠,使用傳統工藝及與之風格相符的材料,采取局部微干預、不破壞結構的做法,精心修繕,讓古建筑恢復原本的光彩。
2020年以來,永定區對全區傳統村落進行掛牌保護,在王家坪鎮建立8個土家吊腳樓核心保護區,對區內2198棟土家吊腳樓登記造冊、實行保護。建立15個數字博物館,其中精品博物館7個,數字化、全景式展示傳統村落之美。
寧鄉市: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交出群眾滿意答卷
近年來,長沙市寧鄉市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將人民宜居安居擺在首位,不斷補齊短板,加快推進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供水供氣提質增效、污水治理城鄉統籌、垃圾分類城鄉一體,交出令群眾滿意的民生答卷。
潔凈安全 供水供氣實現新提升
2020年,寧鄉市率先在全省出臺《關于推進管道直飲水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推動直飲水項目免費進機關(廠礦)、進校園、進小區,三年來覆蓋用戶7.8萬余戶、惠及30萬人。加強供水事故應急演練,開展“建設節水型城市、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主題節水宣傳活動。2022年,先后投資2600萬元,新增供水管網10.26公里,改造老舊管網15公里,新建一批二次供水智慧機房。組織專業隊伍進行管網探漏,公共管網漏損率由14.2%降至8.53%。
聚焦老舊小區,寧鄉市制定2022~2025年燃氣管道更新改造計劃,投資1800萬元更新改造16個小區的燃氣管道。目前,已建成燃氣管網GIS(地理信息系統)和ScadA(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2023年,寧鄉市還將投資2500萬元,對22個小區的燃氣管道進行更新改造。
還綠于民 污水治理開創新局面
還河于民、還景于民、還綠于民。近年來,寧鄉市聚焦黑臭水體整治,積極推進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完成管網建設15公里、改造管網6.1公里,累計檢測疏浚雨水管網170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由去年的61.6%提高至68%。
啟動“四溪一渠”(朝陽溪、東溈溪、化龍溪、正龍溪、民兵渠)河床清淤項目,通過持續管養維護,“四溪一渠”水質清澈見底,水生態逐步恢復。投資1000萬元,推進管網信息系統建設和城區易澇點整治,防洪預警和應對能力進一步提升。
三年來,寧鄉市建設運行鄉鎮污水廠31座,建成污水管網206公里,設計處理規模共計4.1萬噸/日,年污水處理量730萬噸,污水處理穩定達標排放。扎實推進“洞庭清波”專項整治行動,通過管網普查、檢測清淤、濃度監測、管網建設等措施,有效提升污水處理廠運行效率。此外,拓寬參與渠道,增強公眾環保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精細分類 垃圾處理形成新模式
為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寧鄉市于今年6月正式啟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項目將建成生活垃圾處理量500噸/天的生產線2條,配置500噸/天焚燒爐2臺、25兆瓦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1套,可有效解決城市生活垃圾“圍城”問題,實現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
為提升鄉鎮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寧鄉市在25個鄉鎮建設壓縮式垃圾中轉站36座,總處理能力達522噸/日。創建長沙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建設村級垃圾分類分揀中心,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實現行政村(社區)全覆蓋。健全考核評比機制,由市財政每月對評比考核排名前10名的鄉鎮分三檔進行獎補。實施“五點減量”,即采取“賣一點、漚一點、埋一點、運一點、收一點”的方式,建立了“農戶源頭分類減量、保潔員上門回收、村鎮集中二次細分、全市統籌分類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置工作機制,農村生活垃圾減量達到60%。
RC-5閥門電動執行器,電動執行器
16mm中空纖維水泥外墻板
日吉華神島板 中鐵裝配裝飾板 品牌增強型裝飾性板 水泥纖維外墻掛板
日本水泥纖維干掛板 一戶建墻板裝飾纖維水泥墻板 水泥外墻干掛板
AT水泥纖維干掛板 一戶建墻板裝飾板 纖維水泥墻板 水泥外墻干掛板
防火冰火板 木飾面木紋冰火板防火板潔凈板護墻板
木絲水泥板 纖維水泥板 高強度水泥板 進口板
綠活建材 水泥板 手工夯土板 背景墻 商場裝修用板 提供質檢報告
昌吉自治州塑料編織袋,白色覆膜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蛇皮袋,灰色編織袋,綠色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透明編織袋,亮白半透編織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牛皮紙袋,紙塑袋,PP復合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彩印編織袋,珠光膜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灌裝口編織袋,方底閥口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塑料編織袋,白色覆膜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蛇皮袋,灰色編織袋,綠色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