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7/12 Click:1263
第三條工器具是特指腳手架、壓縮氣瓶、移動式發電機、電焊機、檢測儀器、電動工具、手動起重工具、氣動(液壓)工具、便攜式梯子等。第四章人員目視化管理第十三條對進入生產區域的人員,通過勞動著裝、安全帽的顏色、入廠許可證的形式、特種作業標簽及高危作業資格標簽進行區別和管理。
第一章總是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國石油天然氣株式會社吐哈油田分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人員、工具、設備設施和生產作業區域的安全目視化管理,根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安全目視化管理規范,制定了特定的規定。
第二條安全目視化管理是指通過安全色、標簽、標志等方式,明確人員的資質和身份、工具和設備設施的使用狀態和生產作業區域的危險狀態的現場安全管理方法。目的是提示危險和方便現場管理。
第三條工具是指腳手架、壓縮氣瓶、移動發電機、電焊機、檢測儀器、電動工具、手動起重工具、氣動(液壓)工具、便攜式梯子等。
第四條規定適用于公司所屬各部門的生產作業場所和承包商的現場安全管理。
第二章 管理職責
第五條 公司質量安全環保處組織制定、管理和維護本規定。并對程序的執行提供咨詢、支持和審核。
第六條公司業務主管部門負責本規定的執行,提供培訓、監督和審查。
第七條各二級單位和承包商執行安全目視化管理規定,提出改進建議。
第八條員工接受安全目視化管理培訓,執行安全目視化管理規定。
第三章基本要求
第九條,公司統一安全目視化管理標志,各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第十條安全色、標簽、標志的使用應考慮夜間環境,以滿足需求。
第11條用于涂裝、貼在設備設施上的安全色、標簽、標簽等不得含氯化物等腐蝕性物質。
第12條安全色、標簽、標志等應定期檢查,保持清潔、清晰、完整,變色、褪色、脫落、不足等情況下,應立即重新涂裝或更換。
第四章人員目視化管理
第十三條對進入生產區域的人員,通過勞動服裝、頭盔顏色、進廠許可證的形式、特殊作業標簽和高風險作業資格標簽進行區別和管理。
第十四條 勞保著裝執行集團公司企業形象策劃標識要求:公司員工(含操作運行類承包商)按照相關規定統一穿戴國旗紅勞保服裝,外來人員(參觀、指導或學習等)統一穿戴藍色大褂,其他承包商員工進入各生產作業場所,統一穿戴藍色勞保服裝,必須符合該作業場所的安全要求,并與公司員工有所區別。
第15條頭盔執行集團公司企業形象規劃標志要求:
(1)直屬部門領導、外來人員、公司及其直屬部門組織檢查、現場辦公室等人員戴白頭盔
(2)各級安全監督管理人員戴橙色頭盔
(3)基層部門生產指揮、操作人員戴紅色頭盔
(4)新、調動員工實習期間、集團公司以外的承包商戴藍色頭盔
(3)所有人員進入生產作業場所必須接受安全訓練,合格后發行入廠許可證,進入生產作業場所。
(一)直屬部門領導、外來人員、公司及其直屬部門組織檢查、現場辦公室等有關人員均佩戴白色進廠許可證的生產部門員工統一佩戴藍色進廠許可證(上崗證)
(二)油田長期操作運營類承包商員工佩戴黃、綠色進廠許可證。
(3)油田臨時作業承包商員工戴黃色進廠許可證。
(4)入場許可證由公司統一樣式(見附錄a),各公司自行印刷發行。
第17條特殊作業人員
從事以下特殊作業和設備操作的人必須持有有有效的國家法定特殊作業資格證書,經生產部門培訓合格,發行特殊作業資格合格目標簽(見附錄a),貼在頭盔上
(1)鍋爐作業
(2)壓力容器作業
(3)金屬焊接切割作業
(4)廠內汽車
(5)起重機械作業
(6)電氣作業
(7)登高架設作業
(8)危險物品作業
(9)制冷作業。
第18條高危作業人員。從事有限空間和高空作業的人必須接受生產單位的培訓和評估,并發送相應培訓的合格目標標簽(見附錄a),并粘貼在頭盔上,以便從事相應的作業。
第五章工具目視化管理
第十九條對生產區域內的工具進行標識、標簽、刷色區分管理。
第20條工具進入工廠時必須進行檢查,長期工作使用,每季度必須進行一次檢查,檢查根據工具進入工廠和定期安全檢查表(見附錄b),沒有進入檢查表的工具,根據相應的工具安全和完整性要求進行檢查,檢查合格,具有檢查日期的不同顏色(春:綠)的秋:紅:黃:冬:藍)標簽(見附錄a),粘貼在工具的開關、插座或其他明顯位置,確認該工具合格。未貼標簽,表明該工具檢測不合格或未檢測。不合格、標簽過期、未標簽的工具不得使用。所有工具的使用者在使用工具前應重新進行目視檢查。
(1)梯子
梯子粘貼標簽不明顯,進廠和每季度檢查合格后,可以在明顯的位置涂上不同的顏色(春天:綠色夏天:紅色秋天:黃色冬天:藍色)的色環(樣式見附錄a),容易識別是否合格。
現場使用的平臺樓梯或臨時搭設的樓梯的第一和最后一級踏步刷黃色安全色。難以區分高差,有絆倒危險的階段要涂黃色安全色。直梯、伸展梯、人字梯等活動梯的最上面兩個腳步刷黃色安全色,或者用文字表示,禁止使用時踩踏。
夜間照明不足時,請使用反射涂料。
(2)腳手架
鋼管腳手架和組合式腳手架在組裝完成或變動后進行檢查,使用中每周或6級以上的大風和地震后再進行檢查。檢查合格后,在樓梯出入口顯著的位置懸掛檢查狀態標簽,現場條件受到限制,腳手架護欄、擋板等無法完全設置,可以在限制條件下使用,但必須在檢查狀態標簽中明確全身式安全帶使用等輔助安全措施的要求。禁止使用未檢查狀態標簽的腳手架,未檢查狀態標簽,表明該腳手架未經檢查或檢查不合格。
(3)壓縮氣瓶
壓縮氣瓶外表面涂色和文字執行氣瓶顏色標志(GB7144)的氣瓶必須貼上符合氣瓶警告標簽(GB16804)的安全警告標簽,在現場使用氣瓶時,必須掛上紅色的滿瓶、使用中、空瓶的氣瓶狀態標簽(樣式見附錄a)。
(4)潤滑油、導熱油等安裝危險化學品的器具應分類配置,統一標志安裝各種安裝器具,危險化學品名稱及其危害等級標志完整,易于識別,損壞時應補充。標志(樣式見附錄a)。
第6章設備目視化管理
第21條,包括油田在生產、運營、試驗等活動中可長期使用的設備、輔助設備及其附件等物質資源。
第22條管理要求
(1)投入設備前,必須在設備的明顯部分注明設備名稱和號碼。
(2)投入設備后,必須制作設備狀態標志。設備狀態標志分為在用、備用、在修理、在修理4種,根據設備狀態掛上不同的標志。
(3)設備控制盤按鈕和指示裝置應標記指示和說明,原英語說明應翻譯為中文后標記,或在明顯位置標記英語對照表。
(4)設備現場或控制室開關應標記控制對象。
(5)設備使用者在設備生產正常后,必須制作設備管理卡、區域責任卡(樣式見附錄a)。
(6)對設備造成嚴重危害的操作需要操作警告。
(7)a級設備的操作規程應在設備附近標明設備的操作步驟。
(8)壓力容器生產后,應向公司設備主管部門申請壓力容器檢查卡,粘貼在該壓力容器的明顯位置。(樣式見附錄a)。
第7章工藝目視化管理
第23條線、閥門
線必須涂抹安全色或色環,同時標明介質名稱、工藝流程。管道、閥門表面安全標志色、安全標志符號和消防標志執行石油化工管道安全標志色管理規范(Q/SY134)。
第24條應在儀表控制和指示裝置上標注控制按鈕、開關和顯示器的名稱。現場和控制室內用于照明、換氣、警報等的電按鈕、開關必須顯示控制對象。工藝、設備附屬壓力表、溫度表、液位計等指示表應標明正常工作范圍。遠程儀表在現場顯示工作號碼(編號)等基本信息的標簽。
第8章生產作業現場的目視化管理
第25條,作業場所應實施標準化現場管理,主要包括
(1)在生產作業場所的地面上用紅色、黃色指示線顯示危險區域、警告區域。
(2)生產作業場所消防通道、逃生通道、逃生設施的標志和設置應清晰、明顯、合理,易于識別。
(3)急救設施應放置在明顯易于使用的位置,并有標志,實施定位管理。
(4)安全警告標志應規范設置,工作場所安全標志設置應執行安全標志(GB2894)、石油天然氣生產專用安全標志(SY6355)和安全標志使用指南(GB16179)
(2)安全標志必須保證夜間清晰。
(5)各種工具、工具、便攜式設備等應規范配置,實施定位管理。
(6)廢棄物資的處理應符合安全和環境保護要求的臨時作業現場的恢復應及時規范,實現工作結束,材料結束,現場清潔,不留安全危險。
(7)油氣生產、煉油化學工業等高作場所的重要巡邏檢查點必須設置巡邏表。
(8)設置與上述內容一致的標準化現場示意圖。
第26條作業和工作區域的隔離和標志
(1)隔離區域
工作場所可能存在以下情況時,必須用圍欄(安全專用隔離帶)或圍欄隔離修理工作區域、承包商工作區域、臨時物品保管區域、通道區域等危險區域,并懸掛標簽明確隔離相關信息。
(1)對行人和車輛的交通安全有危險(風險)的場所和作業區域。例如,坑、高處有東西掉落、高溫、腐蝕液飛濺、泄漏場所等。
(2)維護工作危險。
(3)施工、高風險作業等容易發生事故。
(2)隔離要求
(1)繩子隔離適用于警告性的區域隔離,用安全專用的隔離帶(子)圍繞需要保護的區域,繩子的高度離地面120厘米,繩子必須綁在穩定的柱子上。
(2)柵欄隔離適用于保護性區域隔離,柵欄用木板或金屬板(柵欄、管等)柵欄隔離,例如1米以上的深溝、未保護的開口孔和道路施工現場必須用柵欄隔離。
(3)圍欄在路上的人必須用反射光和照明器具警告。
(4)有飛濺、噴霧區域的隔離,必須包圍足夠的空間,但必須盡量避免主要交通道路和行人通道。
(5)隔離應在危險消除后立即拆除。
(3)隔離標簽
(1)隔離標簽必須由隔離者掛在繩子和柵欄上,并在標簽上填寫隔離的原因和日期。標簽分為兩種,紅色是禁止標簽,黃色是危險標簽。
(2)對于隔離區,如果標簽為紅色(禁止),只有在這里工作的人才能進入隔離區,其他人必須經過在隔離區內工作的人或者其主管的許可進入的工作交接時,交接人必須檢查隔離安全狀況。
(3)對于隔離區,如果標簽為黃色(危險),想進入隔離區的人,必須慎重檢查安全狀況,確認沒有危險。
第27條定位管理
生產作業現場使用的機械、車輛(包括廠內汽車、特殊車輛)、消防器材、工具、急救設施、便攜式儀器等物品配置整齊,取用方便,符合規范,應對上述物品進行定位管理
。